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办的“2023·学术前沿论坛”于7月6日在北京市社科联举办。作为庆祝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成立40周年活动内容之一,论坛总结回顾了40年来首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学术、学会发展历程,交流研讨了2022年度北京地区哲学、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历史学、文学、文艺理论、工商管理学等学科研究进展和发展态势。市社科联主席牛青山出席论坛并致辞。
牛青山指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品质日趋鲜明:一是立足学术前沿,积极追踪学术理论热点难点,在回应时代呼唤中开展前沿性学术研讨;二是整合各界资源,充分发挥学术性社团团结联系首都广大专家学者优势,以各学科学术积淀为基础,深化跨学科的学术对话交流;三是强化问题意识,围绕国之大局、国之大事、国之大计,把学术前沿问题与民生国是问题紧密联系,努力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发展进步。牛青山表示,在历史长河中,特别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最大动态是政党政治,人类文明进步最大力量是思想力量,最大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最大的使命就是建设精神家园、强大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核心软实力,扎根时代、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为新时代伟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精神力量,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学术使命。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愿与首都所有致力于发展中国理论、创新中国学术的学者们携手奋进、共创未来。继续砥砺前行、守正创新,提高学术活动品牌影响力,在学术前沿论坛这个平台上,共同交流思想、辨析问题、探讨学术、增进友谊,使其成为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的重要平台。
北京市哲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杨学功教授指出, 2022年,北京哲学界创新学术活动方式,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不断开拓新领域,提出新问题,深化理论创新,取得一系列富有特色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各分支学科成果丰硕、亮点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实性增强,中国哲学研究凸显主体性和学科自觉,西方哲学研究优势明显亮点突出,美学研究进一步分化和深化,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全面推进。
北京市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研究员指出,2022年,首都法学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从法学基础理论到各部门法学,从传统法学领域到重点、新兴和涉外法治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未来研究中,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学理阐释时,需更加关注制度层面的落实机制;进一步增加实证研究比重,在继续研究“纸面上的法”的同时,在法学领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更加注重了解“行动中的法”;加强对各二级学科学术史的研究梳理工作,对本学科的学术脉络和发展轨迹形成更加全面清楚的认知,为进一步优化学科体系、构建学术体系以及丰富话语体系奠定基础。
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内法规与国家监察研究中心主任柴宝勇教授指出,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政治与比较政治、行政改革、数字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国际政治与大国外交、纪检监察与党内法规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国政治学与公共管理研究的北京特色和首都标准,为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首都政治学行政学人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增强中国政治学与公共管理的主体性,为不断推进中国政治学与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彰显北京风格、贡献首都力量。
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杨共乐教授指出,2022年,新时代古籍整理、考古学、区域国别学等史学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中华早期文明起源研究,中华民族发展史研究,文明比较、交流与互鉴研究,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等学术热点问题研究成果丰富。2023年将是历史学大发展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发表重要讲话对社会科学和历史研究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在新时代,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到具体的研究中去,是北京历史学会和史学研究者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必须认真落实的工作。
北京市文艺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黄仲山副研究员指出,2022年,北京地区文学学科学术总体呈现出学科探索与学术研究、方法创新与理论阐释良性互动,重视文学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的现实关注,经典问题与前沿问题研究并重等特点。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本土化创建,重视文学研究的比较视域与全球视域,重视在经典论题以外创造新的学科增长点,重视人工智能、媒介文学等前沿问题的深度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王一川教授指出,2022年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关键节点,如何在新学科体系中进行艺术学理论建设是学科面临的迫切问题。北京艺术学理论学界围绕凝聚艺术研究理论共识、探索艺术史学学科架构、聚焦媒介艺术学当代建构、推动中西艺术学理交融会通、展现艺术教育时代风貌等展开深入探讨,成果丰硕。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院长毛新述教授指出,2022年,北京工商管理学界学术活力依旧,数字经济、人工智能、ESG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等事关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及企业战略制定的议题成为研究热点。当前,新的企业实践与经典理论及其研究范式之间激烈碰撞,亟待突破通过微观研究累积碎片化理论的学术传统,重构立足微观研究来塑造全局性、系统性的纲领性理论的新学术风格。
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市社科规划办主任张才雄主持论坛开幕式环节;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市社科规划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崔占辉主持论坛发布环节。市社科联领导班子成员、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首都社科界专家学者及高校社科代表80余人参加论坛。
论坛年度发布以北京社科基金学科发展报告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2023年,北京市哲学会、北京市法学会、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北京市历史学会等14家基础学科学会和教育学、工商管理学、艺术学理论3个课题组依托北京社科基金学科发展报告项目平台,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组建权威研究团队,对2022年各学科学术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总结和前瞻展望,高质量地完成了年度学科学术发展报告。成果将择优收入《北京社会科学年鉴》。
会议现场
社科联主席 牛青山
北京市哲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 杨学功教授
北京市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 莫纪宏研究员
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内法规与国家监察研究中心主任 柴宝勇教授
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杨共乐教授
北京市文艺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黄仲山副研究员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王一川教授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院长 毛新述教授
(供稿:学术活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