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主办

理论成果
提升数字素养,助力乡村振兴

参与、互动、沟通、分享,互联网给广大乡村提供了展示平台,带来了发展机遇。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让数字技术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前景广阔。  日常劳作、乡村美景、民宿美食……当前,在短视频平台上,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的视频受到欢迎,涌现出不少“乡村网红”。村民们拿起手机,拍摄自己的日常生活并上传网络,获得关注,也带火了土特产品销售,得到更多发展机遇。  乡村在互联网平台上有了更多“能见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推进。近年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提出,逐步探索出具有本

2022.01.21
强化监督权力运行的重要着力点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在不断完善这一体系的过程中,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十分重要。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是党中央遵循管党治党规律和反腐败斗争规律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从反腐败理论层面看,腐败行为、腐败机会、腐败动机是腐败形成的核心要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

2022.01.1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扎实推动城乡共同富裕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脱贫攻坚胜利后不能掉头就走,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抓紧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加快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扎实推进城乡共

2022.01.11
“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根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阐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时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并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这一重要论述,立足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诠释了“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

2022.01.11
踔厉奋发启新程 笃行不怠向未来

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情回顾了过去一年来党和国家经历的重大事件、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了新一年的美好愿景和宏阔蓝图,话语间涌动着坚定的历史自信、深切的人民情怀、“一起向未来”的豪迈之情,点燃了亿万群众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拼搏热情,催生出同心筑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2021年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感受到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形象,也看到了矢志复兴、接续奋斗的青春身影。“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

2022.01.11
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21年12月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善于在总结历史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是我们党的成功经验”。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多方面努力,创造多方面条件,必须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更好地增进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才能同心同德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1.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是我们党的

2022.01.11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既关注当下,又谋划长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发展现实相结合的产物,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的战略支撑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自

2022.01.11
发挥政策性金融在支持共同富裕中的作用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核心,能够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金融资源存在配置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发挥国家金融政策的再分配效应加以完善。政策性金融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特殊金融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落实国家战略的施政平台,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工具。政策性金融应依托国家信用,配合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引导大量长期大额低息的资金配置到公共产

2022.01.1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