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宣告。“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因为有“能”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而“能”的中国共产党是因为有“行”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关键在于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能够成功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阔实践,根本在于马克思主义能指引中国前进的正确方向,使中华民族在精神上从被动走向主动,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发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全局的高度和更长远的考虑来认识和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增强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下更大气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京津冀区域合计人口规模超1亿人,内需潜力巨大,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桥梁。同时,作为国家区
中国共产党对干部教育十分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同党的事业密切相关。干部队伍的素质,是决定党的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采取具体措施对干部进行培养、训练,提高他们的政治、文化、业务水平。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先后创办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中国女子大学、行政学院等干部学校。其中,陕北公学的办学颇具代表性。陕北公学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一所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干部学校。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大批爱国青年从全国各地来到革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讲规矩、守底线,首先要有敬畏心。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干部一定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传承百年大党基业,谋求亿万人民幸福,年轻干部必须筑牢心理防线、夯实行为底线,努力练就能担重任之才,成为可堪大用之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敬畏党党的使命是光荣的,一经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确定2035年远景目标时明确要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共同富裕被列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了科学有效推动共同富裕,有必要从学理上揭示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和价值取向。共同富裕作为一个特定范畴,包含了“共同”和“富裕”两方面的内容,因而科学认识“共同”和“富裕”的各自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成为从学理上揭示共同富裕理论逻辑和价值取向的基础性工作。富裕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富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标志,通常用人均收入水平来
文化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文化治理同样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厚植和培育文化治理的主体力量,进而实现文化治理现代化。要坚守文化立场,发挥文化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真正建好用好各类文化阵地,牢牢把握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必须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基本前提,就是要牢固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围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别从本体论、价值论、实践论三个方面,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本体论: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的科学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这是从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宣布,我们党“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是坚持党的领导,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有力保障。1.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是我们党百年党内法规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