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要部署,要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途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就要坚持守正创新,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出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核心阅读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最紧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强调“我们要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这一重要论述,给人以阔步新征程、昂首向未来的信心和动力,激励亿万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把梦想蓝图不断变为美好现实。 在奋力拼搏中实现美好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人民在新的考验和挑战中创造光明未来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拼搏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正是无数追梦者的拼搏奋斗,让美好梦想不断变为现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既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丰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不断创新,科技的创新动力来自人才,而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又依赖于高质量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建设。我们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第四部分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