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北京市哲学会、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承办的“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专场”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探讨”。市社科联主席牛青山,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市社科联副主席沈洁出席论坛并致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市社科规划办副主任崔占辉出席论坛。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等首都各高校、党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市社科联主席牛青山致辞 牛青山指出,哲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探索世界本质和规律的锐利武器,是引领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哲学的作用愈发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探讨”是一个极具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重大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探讨,就是要从哲学的高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价值取向和实践要求,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和理论指导。希望北京市哲学会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深化理论研究,加强学术交流,为推
为进一步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机关调查研究工作,回应部分社科单位专家、学者希望加强调研报告、资政报告写作培训的需求,3月28日,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举办调查研究工作辅导培训会,邀请市委研究室《北京调研》编辑部《北京调研》主编李长胜同志作辅导讲座。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市社科规划办主任张才雄及其他班子成员出席会议,机关全体干部,部分社科单位专家、学者参加培训。会议由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市社科规划办副主任高祥阳主持。 李长胜同志以“怎样写好调查研究报告”为题,结合多年编刊和从事调研工作实际,侧重从如何掌握选题方法、撰写调研报告(决策建议)需重点把握的问题等方面,为全体同志作了一场简洁精炼、生动鲜活、务实管用的精彩讲座,对深入推进调查研究,提高资政建言水平,促进工作创新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受到与会机关干部和专家、学者的欢迎和好评。 高祥阳同志在总结中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市社科联党组、领导对调查研究工作高度重视,在牛青山主席、张才雄书记的亲自带动、推动下,机关调研工作取得了一批务实管用成果,广大机关干部在调查研究中密切联系社科专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广播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心共同组织撰写的《大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记》近期正式出版。本书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剖析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进展与成效,并对产业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发展、生态协同发展三大需要率先突破的领域以及协同创新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两个重点领域的进展与成效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供稿:智库工作部)
3月16日,北京市社科联七届七次全委会议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制度建设的意见》,研究审议了《市社科联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任务》和有关人事事项。市社科联主席牛青山主持会议并讲话。市社科联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市社科联机关部室负责同志共90余人出席会议。北京市社科联七届七次全委会会议现场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才雄报告《市社科联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重点任务》。报告指出,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市社科联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和全市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切实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领首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推动首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会议听取了常委委员对首都社科事业发展的意见建议。与会常委委员充分肯定了市社科联2023年工作,希望市社科联进一步
2024年3月15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高端智库协办的2024京津冀协同发展学术论坛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主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学术论坛由京津冀三地社科联于2014年共同创办,是京津冀三地社科联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关键举措,也是发挥社科优势切实回答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分为开幕式、实践回声、主旨报告、学术报告、会议总结等环节,邀请到14位京津冀三地知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实际工作部门领导,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深入对话交流,为新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建言献策。北京市社科联主席牛青山开幕式上,北京市社科联主席牛青山发表致辞,他希望三地社科界更好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加强科研合作和交流对话,着力深化理论研究,持续产出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高质量研究成果,总结提炼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鲜经验,为京津冀协同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提供理论指引和智力支撑。 实践回声环节,北京市、天津
2月27日和3月4日,《北京日报》分别整版刊载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共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奋力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北京社科”智库高端论坛发言摘登》和北京市委党校《加快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高端论坛发言摘编》,为在新的起点上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学术支撑,贡献思想力量。(供稿:智库工作部)
2024年2月26日,《北京日报》推出“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2.26重要讲话十周年特别报道”。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教授分表发表《肩负起京津冀新的重大使命》《产业协同推进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文章,为在新的起点上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学术支撑,贡献思想力量。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2024年1月25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1号《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已由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24年1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2024年1月25日 目录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战略规划与建设布局第三章 创新主体与创新活动第四章 创新人才第五章 创新生态第六章 国际开放合作第七章 附 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主体活跃、创新活动密集、创新生态优良、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战略支撑,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应当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第三条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应当构建高效、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