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主办

理论成果
深入研究边疆治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边疆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边远地带,而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点、文明交融的重要窗口、区域合作的前沿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边疆治理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为此,应不断深化边疆治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助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全局维度把握边疆治理与国家整体发展的关系  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直接关系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国家发展全局。边疆治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何准确把握好边疆治理与国家整体发展的关系,是边疆治理研究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重大命题。  一方面,国家整体的发展和繁荣,是边疆安全、稳定与发展的根本保障。国家实力的提升与边疆治理的成效有高度的正相关性。没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作后盾,边疆安全无从谈起。强大的国家实力,不仅为边疆治理提供坚实物质基础,也为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现实中,边疆

2025.04.01
“法治保障体系”的范畴解读和应用分析

概念范畴的革命是科学革命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征。恩格斯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学发展上的重要贡献,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系统总结中外法治建设实践经验,提炼出一系列具有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的原创性、标识性范畴,引发法治领域一场深刻的术语革命。法治保障体系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范畴,填补了传统法学范畴体系的术语空白,对法治实践具有重要解释力、规范力、变革力。法治保障体系是影响法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现代法治是由组织机构、制度规则、体制机制、运行环节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没有各类保障条件的强有力支撑,这一复杂系统就难以高质量高效率运行。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法治实践来看,法治保障条件落后或薄弱是制约法治现代化发展的瓶颈性因素。因此,推进法治现代化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法治保障条件问题,补齐法治保障条件上的短板弱项,构建起科学完备、支撑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法治保障体系由政治、队伍、人才、经费、科技、文化等方面保障条件构成,涉及党的领导、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应用、财政投入、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是法治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

2025.04.01
深刻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统一性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都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内在统一的。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在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原则  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正是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全面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基础上,《决定》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原则。  从理论逻辑看,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观点,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

2025.03.05
以风腐同查同治 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

在2025年1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强调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这是对反腐败斗争基本规律的准确把握,是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深刻分析,为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实践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是对反腐败斗争规律性的准确把握  风腐同根同源、一体共生。“风腐”之“风”,是指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主要形式的不正之风;“风腐”之“腐”,是指腐败问题。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虽然在行为性质、表现形式、危害程度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侵蚀党的肌体的病毒,在思想根源上具有一致性、在行为动机上具有相通性、在环境影响上具有共同性。  从思想根源来看,风和腐都源于价值观的扭曲和理想信念的动摇、宗旨观念的淡化、对群众利益的漠视。党员干部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如果失去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坚守,就会因精神“缺钙”而患“软骨病”,就无法抵制权力、金钱、地位等各种诱惑,就会产生

2025.03.05
把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内涵、实质和方法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深刻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要求。这对于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并非一般性的要求,而是上升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突出特点,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着眼点。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这一重要论述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而且突出了问题的重要价值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哲学意义。“问题”是

2025.03.05
建设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习近平主席指出:“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数字社会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全局、把握重点,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不断绘就生动的数字社会新图景。  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构筑社会发展新优势。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数字社会建设的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建设网络强国、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形成了系统化的顶层设计,持续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必须牵住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牛鼻子”,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支持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同时,必须加快“新基建”布局和智慧城市建设,为产业升级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开发普惠型智能服务,有助于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让数字经济进一步激发创新效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高质量发

2025.02.24
系统集成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激励。在知识产权制度改革中注重系统集成、提升效能,能够有效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动力和保障。为此,需聚焦核心目标,统筹法律、经济、行政和社会等多个维度,促进各项知识产权改革举措的良性互动和整体效能提升,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高效能的知识产权制度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系统集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够对科技创新活动形成激励和保护。现代科技创新不再是个体的单打独斗,而是有组织、有规划、成系统、成链条的社会行为,是一个涵盖发明创造和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商品化的系统工程。知识产权作为科技创新的纽带与桥梁,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其转化运用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关键环节。推动知识产权高效运用,能够有力促进创新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加速释放创新活力,实现创新成果从创造、转化到产业化的系统性突破。另一方面,有助于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国都在积极运用国家力量争夺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创新不仅

2025.02.24
预期管理为何如此重要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预期管理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对于提振信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预期管理机制”。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及“预期”这个词,包括“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加强预期管理,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等。预期管理为何如此重要?这既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也可结合经济运行实际状况深化理解。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的一种估计,具体可表现为企业、家庭等主体对与其经济决策有关的经济指标的预测。基于自身形成的预期,企业或家庭等会做出投资或消费决策,进而对经济产生影响。例如,如果企业预测未来的产品价格将上涨,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或降低成本,可能会增加当期投资和生产;如果家庭预测未来物价将上涨,可能会增加当期购买或消费。这样,就可能扩大总需求和刺激经济增长。预期管理一般是指通过政策干预、信息沟通和舆论引导等,向市场传递明确一致的信息,对经营主体等的预期进行引导和调整,以提振其信心,促使其做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决策。预期与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运行相关联,不同主体的预期

2025.02.24
Baidu
map